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9节(1 / 2)





  趁着年龄小,压力不是很大,出去见见世面,当时自己不就是同游学归来的李明睿在河堤碰到的吗。

  “天不早了,下饺子吧,早点吃年夜饭了,免得雪落大了路不好走。”

  “好咧,今年的铜钱放的多,大家都能吃到,沾沾财气。”

  …………

  冽冽寒冬一过,便是和风送暖的春天,江沛期盼已久的物流基地开始进入试营阶段。因方案最初是由他提议的,且又在蒲莱辖区,祁越除了让工部的官员拟定以后各地段的资费标准,还让江沛参与草拟一份。

  物流嘛,他对这一块肯定比旁人要了解,资费的标准自然根据路程的远近、货物的载重量、还有路况来制定的。

  在古代,这并不是个新兴的行业,随着航运的发展,相信过不久,除了他们朝廷的船队来做这方面的生意,紧跟着还有其它商贾看到里面的利润,纷纷加入进来想分这个大蛋糕,现代社会有点名气的快递公司都有好多家。

  因而必须要有强大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,这点江沛还是有信心的。

  首先朝廷的船只多,对于加急的物品可以做到专线专送,节省了岸边停靠的时间,提高主顾的满意度。

  其次,在应对货物面临的风险方面,他们凭着整个商朝国库在后面撑腰,有着强大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,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翻船事故或物品丢失破损,给主顾们造成的损失,在原价赔偿的基础上还能承诺再加些务工补偿。

  再者在盈利的基础上,朝廷的运输船队能保证不随意提价,以最高的性价比为主顾服务。待他们各种类型的船只性能改良后,更是如虎添翼,如果再与陆上的驿帮相结合,完全可以做到物流业的垄断。

  不过江沛并不一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,百家齐放,良性竞争,才能促使彼此不断进步。

  靠着水运的物流业有一定的局限性,受水利条件的诸多限制,一年中有近半年因内河航运水位深度不足受到影响。

  当时在物流的择址上,他们已考虑到这个问题,枯水期时通过海运把物资运到基地,之后陆上驿帮的车马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  江沛不知道原先祁家的驿帮现今是何情况,李云阳应该很清楚,自上次春游在四色山碰过一面后,两人便没有再见过。

  草拟完资费标准后,他又附了份有关扩大驿帮团队的提议,这样做利处自然很多,即能为普通百姓押送物品,又能为内陆边防战士运送粮草军需,祁家未称帝前,就把两者结合的特别好。

  当他把折子写完,手痒痒又想论修路的重要性,别个户部的官员恨不得捂紧钱袋子一毛不拔,他倒好,好似不能看到户库有存银,瞧见就想败出去,想必在同僚眼中自己是第一败家爷们。

  第130章 传言

  130

  在物流园运作的两年中, 业务范围从商人的物资,到平民百姓的书信以及同家人捎带的包裹。

  古代的家书之所以抵万金,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的不便,为了便民, 如今沿河流域大多数县镇上建的有小型的物流收发点, 普通百姓与外地的亲人互通音信也没有以往那么艰难了。

  虽然这方面的买卖纯属是利民之举, 根本没有收益, 但却赢得了民心, 提起当今的万岁爷, 百姓无不交口颂扬。

  蒲莱府被设立为互市区后, 大大刺激了商贾的积极冒险精神, 尤其是看到薛家店铺售卖舶来品的生意如此兴隆, 便与异国商人之间的通商开始频繁起来,原本在广南盛行的对外贸易,而今在蒲莱府也风行起来。

  逢着河道丰水期时,河面上云帆片片, 百舸争流, 海面上更是比两年前喧嚣许多。两年中蒲莱府的商税税收呈爆发式增长,让江沛挣足了脸面,同僚们羡慕的眼都红了。这可都是政绩啊,是官职升迁最重要的指标。

  “仲泽, 下个月船坊的海船再次试航,要不要向万岁爷告个假,亲自去瞻览一番, 子瞻兄在为兄面前念叨你多次了。”

  船坊改造后的海船在半年前试航过一次,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后,回航进行调试,时隔半年又再次启航。

  江沛对温知非的建议十分心动,可淘淘今年下场考童生,在家过完上元节已和兰香一起回了洛安,县试都考过了,马上要进行府试。

  他已应承过儿子在童生考试结束后,一起乘船经运河到广陵游玩。这些日子三牛正安排两地酒楼的人事,一旦考完,一家人直接从洛安出发。

  恰好与他说的时间赶在一起,刚想婉言拒绝,可随即一想广陵离海并不算远,他们从蒲莱坐海船,稍微迂回一下,再至广陵。

  这样即可以坐在海船上游览辽阔浩瀚的大海,又可以畅游繁华璀璨的广陵,回来时再乘船从运河回来,欣赏沿途的风景,这样的行程更加妥当。

  算下来时间也差不多,反而因海船速度快,耗时还要少一些。

  这两年他兢兢业业勤劳苦做,按理说完全可以放心告假,请休两三月,祁越应该会同意。

  可最近不知谁露出的风声,传言他即将升任户部侍郎,下面的员外郎和主事们为了得到提拔,抢着争相表现,除非有重大的事务需要他定夺,其它的琐事基本都不用操心。

  这样以来反而让他存在着一丝犹豫,倘若传言是真的,在这关键时期自己突然告那么久的假,不知对自己的仕途是否会有影响。

  “知非兄,近来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?”

  说实话江沛内心深处觉得这传闻有可信度的,他在这户部郎中的职位上一呆就是六年,在其任职履历中,蒲阳和蒲莱两府的税收在所有府城中名列前三,政绩考评每年都是优等,别人这样传言是有原因的。

  “贤弟指的是此次朝中官员的调动?这是不成文的规定,你也该动动位置了,不然下面的人都有意见了,岁月不饶人啊。”

  温知非同江沛一样六年来一直呆在都水司,期间有同僚被平调到虞衡司或营缮司的,甚至也有的为了往上前一步,通过走关系,不在再在工部任职。

  唯独他没有变过,凭着工部督办的几件大事中,自己都有参与立过功劳,祁越又不是昏君,必定有安排的。

  他们若不往上挪动位置,下面那么多下属自然没法动弹,一个萝卜一个坑。比两人年长的员外郎和主事大有人在。年数超过五十再往上升迁的可能就比较小了。

  “我知贤弟顾虑的是什么,这种事由上司和陛下内定好了的,何况凭着你的政绩,旁人也不能挑出什么毛病。”

  圣意怎会让百官所左右,谁不知户部的江大人是皇帝的心头宠,在哪个司任职,哪个府城开始向国库伸手要银子,万岁爷还十分痛快的大笔一挥批复下来,尽管这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。

  听他此言,江沛放心下来,谁不想升官发财,倘若告假一事真影响仕途,那自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。

  …………

  平时热热闹闹的院子因兰香和暖暖回洛安,变得冷清起来,连李氏也跟着一起去了。江沛理解老人的心情,故土难离,虽说跟着儿子们在京城享福,人人称羡,可她心底深处还是想回杏花村的。

  连江沛自己有时都想在修好的庄子里住上一段时日,好好享受一下田园生活。还好,过几天就能向朝廷告假回乡了。